本文主要介绍材料为4Cr10Si2Mo钢的柴油机阀体锻件。4Cr10Si2Mo属于铬硅钼马氏体阀门钢,有较高的热强性,合金元素含量高,导热性较差,锻造温度范围比一般材料窄,常被用于制作内燃机进气阀、轻负荷发动机的排气阀等。本文就锻件表面的微小线性缺陷进行分析研究。
本次研究的材料规格为φ60mm×66mm,锻造温度为900~1100℃,锻后冷却方式为灰冷。缺陷位于阀体锻件的杆部,为线性缺陷且与原材料纤维流线一致,本次选取的缺陷部位化学成分符合GB/T1221要求,但沿条状缺陷横向切开,发现缺陷内有氧化,末端圆钝,继续观察发现两侧存在脱碳及整条缺陷两侧均存在脱碳。
经分析,认为锻造温度900~1100℃、锻后冷却方式为灰冷的工艺合理。终锻温度和始锻温度都符合工艺要求,不存在因锻造过程温度低于终锻温度产生表面裂纹的问题。而锻后灰冷方式合理,也不会产生表面裂纹。
通过该锻件解剖件的高倍检验,发现缺陷部位金属晶粒细小、均匀,无过热过烧痕迹。经缺陷部位的高低倍观察,发现缺陷末端圆钝,有汇流迹象,且缺陷内可见氧化,两边边缘部位有明显的氧化脱碳层,判定该缺陷为折叠。通常情况下,折叠是锻造过程中金属流动不合理造成,或者由两股或多股金属对流汇合形成的;或由一股金属急速大量流动将邻近部位的表层金属带着流动,两者汇合而形成;或由于变形金属发生弯曲、回流而形成;或部分金属发生局部变形,被压入另一部分金属内而形成。
通过分析该锻件发现,坯料的金属分布不合理,在锻造过程中局部缺料,而其他部位多余料回流而形成了折叠。该锻件采用φ60mm的棒料成形,在终锻型腔中锤击成型时,由于坯料截面积大,初始锻造时无法与模具贴合,快速打击过程中金属流动不合理,从而造成两股或多股金属对流汇合,从而形成折叠。
对模具设计过程重新计算、分析,认为模具制坯型槽二次压弯角度较小,通过重新计算,增大了二次压弯角度,重新选择材料规格,最终选用尺寸为φ50mm的棒材。经过试生产,无表面缺陷,经磁粉探伤均合格。